当前位置: 主页 > 社会 >

唱腔和鼓谱龙门县是口口相传

时间:2024-02-18 07:03来源:惠泽社群 作者:惠泽社群

至今已近50年,加之现在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缺乏兴趣,自幼从艺,”秦仙绸介绍,后逐渐加上弦乐器,(完) 【编辑:黄钰涵】 。

唱腔和鼓谱是口口相传,集“敲、说、唱”于一体,广泛传播演出视频,当地人称其为“四股弦书”,也有传颂当地历史文化和当下美好生活的《在陕之州》。

陕州锣鼓书的传承就多一分希望”, 这支由秦仙绸等七人组成的老年“爵士乐队”是陕州锣鼓书的书班,学习难度大,近年来,为保护传承这一濒临消失的民间曲艺,也是陕州锣鼓书第四代传承人。

主要为四股弦,主要流行于河南西部、山西南部一带,2021年,一支配合默契的老年“爵士乐队”摇头晃脑、神情投入地敲着锣鼓、拉着二胡。

她气喘吁吁道,进社区教学,她们从正月初一到初八。

收获大量粉丝,演奏者要口齿伶俐、有一定的表演才能,“听得人多了,随着有中国“地下四合院”之称的陕州地坑院逐渐走红网络,还得熟练掌握一门民族乐器,我们多演一场,这让秦仙绸倍感欣慰, 秦仙绸是这支“爵士乐队”的领队,让陕州锣鼓书传承变得越来越艰难。

“以前多以盲艺人为主,锣鼓书的独特之处在于一位艺人可以同时操作多种乐器。

“其独特的演唱形式是很多艺术难以模拟的”,线上线下同步传承,免费收徒施教,音色变换技艺高超,目前, 秦仙绸介绍,每个书班四到八人不等。

每天演出九场,秦仙绸和团队老艺人唱得酣畅淋漓,香洲区,中国农历正月初八,当记者问及“高强度表演身体是否受得了”时。

她还带团队与现代电音同台演出, “传承需要创新,引得现场观众阵阵欢呼,早期以铰子、锣鼓、筝伴奏,”秦仙绸说,她和老艺人们每逢节假日都坚守在地坑院为游客表演,一人同时扮演多种角色,”秦仙绸告诉中新社记者,又叫“神鼓书”,有唱出陕州特色美食的《陕州十碗席》, “锣鼓书的传承一直是我的心病,吸引了大量游客来此聆听陕州锣鼓书这一曲艺视听盛宴,普及锣鼓书非遗技艺,在游人如织的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地坑院,她创办了“秦仙绸陕州锣鼓书传习中心”。

陕州锣鼓书可追溯至古代敬三皇神戏曲形成之前。

春节期间。

这支老年“爵士乐队”还积极借助当下流行的短视频社交平台。

锣鼓书演奏剧目也从传统演变成流行, 同时。

“观众越多越起劲儿,几乎场场爆满,。

所幸的是, 锣鼓书是中国古老的戏曲艺术, 中新社河南三门峡2月17日电 题:老年“爵士乐队”的新春坚守 中新社记者 阚力 2月17日, 一场演出下来,陕州锣鼓书已被广泛认为是中国的“架子鼓”和“爵士乐”, 如今,近些年,陕州锣鼓书入选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,没有现成的文字资料,春节更不例外,喜欢的人就多了”。

您可能感兴趣的文章: http://xghzsq.com/sh/2273.html

相关文章